推广 热搜: 作文  学习方法  小学  方法  语文  中考  励志  初中学习方法  高考  高中学习方法 

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

   日期:2021-02-21     来源:www.zhixueshuo.com    作者:智学网    浏览:658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,依据课程标准,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,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,对教学内容

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,依据课程标准,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,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,对教学内容、教学步骤、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。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《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》有关资料,期望帮到您。

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

  课题: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

  教学目的(常识与技术、过程与办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)

  1、掌握辨认锐角和钝角。

  2、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。

  3、学生在打造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。

  教学重点:掌握辨认锐角和钝角,知晓锐角和钝角的特点。

  教学难题:直角、锐角和钝角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。

  教学筹备:课件、三角尺等。

  教学过程:

 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成效

  1、情境导入,复习铺垫

  复习:上节课大家认识了直角,日常不少物体的角都是直角,你是如何判断的?

  可是日常并非所有些角都是直角,(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)你瞧!这两个角是直角吗?也直角有哪些不一样?

  设疑:这部分角,有些比直角大,有些比直角小,它们是什么角呢?

  这节课大家继续研究角。(板书课题)

  2、互动新授

  1、认识锐角和钝角

  (1)比一比

 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。

  问: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,上面有如此两个角,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,看看有哪些发现?

  教师依据学生得出的结论,介绍并板书:

 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;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。

  (2)动手做角

  强调学生做角时:一只手工,另一只手不动。

  ①拿出活动角,做一个锐角

  同桌互相比一比,锐角的大小是否一样?(锐角的大小不同,但都比直角小)

  ②拿出活动角,做一个直角

  同桌互相比一比,直角的大小是否一样?(一样)

  ③拿出活动角,做一个钝角

  同桌互相比一比,钝角的大小是否一样?(钝角的大小不同,但都比直角大)

  (3)连一连(教程41页做一做第2题)

  课件出示,说说是什么角,再连一连。

  提出问题:如何验证?

  引出学生考虑,得出: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。

 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,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。

  教师小结:依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:以直角为标准,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;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。(补充课题)

  3、深入感知

  1、认一认

  (1)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,刚才大家知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,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?

  小结: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。

  2、训练八第9、10、11题

  4、课堂小结

 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常识?

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

  教学目的:

  要点:

  1、使学生在活动中,认识长度单位米,初步打造1米的长度观念。

  2、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,能依据实质状况选择不一样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。

  3、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质长度,让学生知道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,知晓1米=100厘米。

  能力点:培养学生观察比较、动手操作的能力。

  德育点: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。

  教学重点:使学生在活动中,认识长度单位米,初步打造1米的长度观念。

  教学难题: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质长度,让学生知道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,知晓1米=100厘米。

  教学模式:“自主探究”教学模式。

  教具筹备:米尺、软尺。

  教学过程:

  1、创设情境:

  1、提问学生我们的什么手指的宽是1厘米。

  2、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、4厘米、5厘米、8厘米、10厘米的实质长度。

  3、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,并回答量的结果。

  4、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,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。发现了什么?引出米尺。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,量完后,提问:“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便捷一些?”“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便捷些?”

  教师说明:“前面大家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,知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。假如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便捷了,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。今天大家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。”

  板书课题:认识米用米量

  2、自主探究:

  1、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筹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,让学生用米尺和我们的身高比一比,将两臂伸平,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。

  2、让学生看一看,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。

  3、让学生拿出筹备好的绳子,两人一组量出1米、2米、3米的长度给大伙看。

  4、量出1米长的绳子,小组合用途不一样的办法知道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。教师提问:“1米里有多少厘米?”“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?”学生回答后,

  教师板书:1米=100厘米。并让学生齐读两遍。

  3、拓展运用:

  1、教师出示1盘卷尺,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,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。量跳远的距离。

  2、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?

  3、1米=()厘米

  100厘米=()米

  5米=()厘米

  200厘米=()米

  实践活动: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。

  量跳远的距离。

  (教导学生:要先确定两个点,一个是跳的起点,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(终点)。量的时候,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,尺子要放平拉直,如此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。)

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

  《认识图形》:

  教学目的:

  通过观察、操作等活动,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和圆,领会面在体上。

  能力目的

 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革新意识。

  情感目的

  通过图形在日常的广泛运用,感受到数学常识与生活息息有关,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。

  教学重点:

 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。

  教学难题:

  领会面在体上。

  教学筹备:

  多媒体课件、立体图形实物若干、平面图形若干、白纸、彩笔等。

  教法学法:

 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打造模型讲解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,着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、建模过程,以学生的进步为本,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,融观察、操作、交流、合作等学习技巧为一体,着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。

  教学步骤:

  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  (课件出示:好看的城堡)大家的好朋友淘气带大家来到了一座好看的城堡,在这座城堡里,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,请小朋友们认一认,说一说这部分图形的名字。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。在图形的城堡里,除去立体图形家族,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,那就是平面图形。(课件出示:平面图形)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。揭示课题:今天,大家就要一块儿认识这部分平面图形。(板书:认识图形)(结合学生已有些常识背景,从容易见到的物体出发,再让学生认识和知道平面图形,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。)

  (二)操作交流,探究新知

  1、感知面在体上。

  (1)观察操作。提出需要:这部分平面图形都藏在大伙桌面上的物体中,请大伙找一找、摸一摸、说一说,赶快行动吧!

  (2)汇报交流说一说: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?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,有哪些感觉?(引导学生说出面的特点是平。)(通过摸的活动,让学生亲身感受,领会到物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。)

  (3)引导发现(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离别过程)师: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,这部分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。(通过看,初步领会面在体上)

  2、动手操作,合作学习。

  (1)教师启发:哪个能想出一个好方法,把这部分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,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?(这一需要既有挑战性,也有探索性,同时具备操作性。)

  (2)小组合作完成。

  (3)汇报、交流不一样的办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(可用描、画、印等办法),给予赞扬。(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,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,表达亲身感受,培养语言的条理性,促进思维的逻辑性。)(通过这种做中学,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,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,帮学生打造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,突破本课难题。达成数学学习的亲历性,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,达成教与学方法的变革,体现以学生进步为本的课程价值观。)

  3、小结大家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,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,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,圆柱上找到了圆形。大家还发现,这部分图形的面都是平的,并且只有一个面,所以,就把这部分图形叫做平面图形。

  4、游戏:我说你想试一下你学会的本领。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,请你闭上双眼,想一想它的样子,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。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训练。(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,培养空间想象力,有效地进步学生的空间观念。)

  (三)巩固加深,迁移拓展

  1、连一连:将图形与名字连线(变式图形的呈现,能帮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点概括到相同种类对象中去,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。)

  2、找一找:日常,你在哪儿还见过如此的图形?(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如此的图形,可离开座位去找、去指、去摸,再把发现告诉大伙。)师:其实,在大家回家的'路上也能看到这部分图形,目前,大家一块去马路上看看吧!说一说:这部分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?(课件演示:介绍交通标志牌有哪些用途,渗透交通安全教育)(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日常的物体融合,加深对这部分图形的认识。借用日常的真实情境,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,领会日常处处有数学,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。)

  3、找朋友(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。)

  4、数一数数一数每一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?

  5、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非常不错,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一个小组一份礼物。请打开礼品袋(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),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。

  (1)小组合作。

  (2)交流展示。

  说一说,你拼的是什么?用了哪些图形?(拓展学生的思维,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革新能力,满足学生的创造欲,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。通过作品的展示,让学生掌握自我赏析和互相赏析,培养学生的自信心。)

  6、全课概括: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你有哪些收获?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?

 
标签: 小学二年级
 
更多>智慧教育相关文章
考试报名
推荐图文
推荐智慧教育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
学知猫-成人高考,自学考试,会计职称,中小学教育培训